桐城夜雨听千载,续句犹润人间百丈渊——探访安徽桐城古巷的岁月流转

桐城 更新于:2025-07-08 03:29
  • 小可爱的爆米花
    桐城夜雨听千载,续句犹润人间百丈渊。(自续)

    这巷子在安徽桐城,巴掌大的地儿,却装着能让现代人都脸红的大道理。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叫张英的大官,官至文华殿大学士,搁现在也算正国级干部了。他老家盖房子,跟隔壁吴家为宅基地闹得不可开交——张家说祖上传下的地界在这儿,吴家说你家墙根都快伸到我屋檐底下了。搁现在,可能得叫城管来量地,找律师打官司,可人家张大人怎么做的?
    他没派家丁去理论,反而写了封家书:“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话传到家人耳朵里,老两口拍着大腿乐了:“老爷这是啥意思?难不成真要我们退?”琢磨半天才明白,张英是说,为这点儿地伤了和气不值当,就算让出三尺,也没丢啥面子。家人咬咬牙,把院墙往自家院里挪了三尺。吴家本来憋着劲儿要争,一看这架势,老脸一热:“人家大官都这么大气,咱小门小户还计较啥?”也跟着把墙挪了三尺。原本只有两米的窄巷子,就这么宽成了六尺。

    现在想想,这六尺巷的故事咋就这么戳心?咱们现在住的楼房,楼上楼下就隔层板儿,可为了点儿破事儿吵得不可开交的例子还少吗?楼上小孩蹦跶,楼下敲盆骂街;小区里停车位紧,为占个车位堵别人车门;菜市场卖菜的多收五毛钱,顾客能跟人吵半小时。我就纳闷了,当年古人能让出六尺宽的巷子,咱们咋连半尺都舍不得?

    去年我在小区里亲眼见了件暖心事儿。二楼李叔家装修,电钻声从早响到晚,三楼的王奶奶心脏不好,被吵得直犯迷糊。王奶奶的闺女急得要去理论,王奶奶拉住她:“年轻人不容易,装修是为了娶媳妇,咱受两天罪算啥?”结果李叔听说后,不仅把装修时间改到白天八点到下午五点,还专门买了水果上门道歉:“婶子,是我考虑不周,以后一定注意。”打那以后,两家处得跟亲戚似的,李叔家杀鸡还给王奶奶送半只,王奶奶晒的梅干菜也总给李叔留一份。

    六尺巷为啥能传三百年?就因为它戳中了人性里最软的地方——宽的不是那三尺地,是人心。你看那巷子里的青石板,被雨水冲了几百年,深浅不一的痕迹里全是故事。现在的我们总觉得“不吃亏”才是聪明,可古人早就明白:你让我一步,我敬你一尺,最后得到的比争来的多十倍。
    桐城的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打在六尺巷的青瓦上,像是在跟每个路过的人说:“别总盯着眼前的方寸地,把心放宽了,路自然就宽了。”那些还在为鸡毛蒜皮斤斤计较的人,真该来这儿走一走——摸摸那被岁月磨圆的石墙,听听雨打青瓦的声音,说不定就能想通:争来争去,累的是自己;让一让,暖的是人心。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