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阑人静縠纹平
#安庆桐城是什么样的地方#桐城钟灵毓秀,古代桐城辖如今铜陵枞阳县,所以其“枞阳出人,桐城出名”就是现今不学历史人的错误概念,而枞阳县有近六十公里长江岸线,桐城派三祖之一刘大櫆就出生在江滨枞阳汤沟,撰过“家居皖江侧,薄田十余亩”的诗句,所以说桐城派的起源发祥和长江地理,也就是皖江文化有很深渊源,现今桐城的地理形势明显是缺少这一块,只能说是非常遗憾。“华盖满京城,文章甲天下”的桐城至于安庆,就像休宁状元县和徽州府的关系,是以桐城派文化扬名,但脱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来谈文化,就是耍榴芒,安庆自南宋建成以来,以中江上下,干戈日常战略位置,备受朝廷依赖,而她确实不负众望,南宋是抗金前沿,使南宋苟延残喘了七十余年,元末明初,大观亭主人翁余阙独守安庆孤城七年,挽大元狂澜即不倒,朱元璋依托安庆完成统一大业前的战略集结,在鄱阳湖完成对死敌陈友谅的最后绝杀,以至于洪武四年把安庆改成宁江,以示“金宁咽喉,江介扼要”战略重地之意,正德十四年,藩王朱宸濠从南昌发兵,欲攻南直隶南京,经过安庆江面,被以安庆知府张文锦推官杨锐将军崔文为代表的一众将领顽强抗击,并折戟沉沙,这里讲个故事,此时正是被后人誉为中国四大铮臣之一的桐城余珊被锦衣卫构陷于大牢九死一生之际,因此战役,命运也得到了转圜,后来卒于四川宣慰使任上时,嘉靖御赐“君子堂”匾额,要大书特书的是明末崇祯二年,张献忠千里奔师攻陷明中都凤阳,然后先后轻松拿下巢县无为和庐州,正当踌躇满志从桐城大关进入安庆地盘后,噩梦接踵而至,桐城攻打八年,不下六次,都无功而返,以至于现今民间还有铁打桐城之说,于是张献忠水路夹击安庆,在今天山口大胜矶又被皖抚史可法一举歼灭,使得张献忠不得放弃安庆取道湖北,然后才有我们知道的在四川图书传闻,注意,这个时候也是桐城仕宦大爆发的时候,张淳吴用先姚文然张秉彝阮鄂阮自华阮大铖左光斗钱如京等等灿若星辰,所以我认为桐城派文化迄于明,而我们传统认知上认定为高峰是张英张廷玉父子宰相为代表,只是寄托在明时先人打下的根基,因为清初采用的是明制清随国策,听说康熙幼师就是少詹府榜眼出生的桐城程芳朝,自小被熏染,康熙讲的就是一口安庆(桐城)话,康熙六年六尺巷主人张英殿试进士及第,马上进入康熙视野,和他儿子张廷玉,一同参与了康乾盛世的伟大壮举,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最近读古籍地志,清同治年间桐城人口达二百余万人,也是中国历史从古到今最多人口县域,这也从侧面证明桐城文化生命力顽强,但最主要的就是先有地理形势,然后耕读传家清白家风,最后是国家政策宏观支持。欣闻桐城近二个月国家投资,居全省之冠,挟六尺巷余温,安庆桐城会迎来新的发展高峰。